11月4日,第136届广交会第三期将落下帷幕,在过去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由广州市律协等选送的涉外律师、仲裁、公证等专业人士组团值守的广州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以下简称“服务港”),已经为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目前,广州有律师28000人,而涉外律师仅有1800人,占比为6.4%。然而多位从业资深涉外律师向新快报记者坦言,他们的涉外业务受到了不少冲击。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形势,涉外律师如何开拓新业务?值守服务岗的律师们,在广交会这个“前线”寻找着答案。
涉外律师占比仅6.4%队伍仍需壮大
新快报记者统计,在广州市司法局的微信公众号“广州司法行政”上,涵盖“涉外”这一关键词的推文,从2018年到2024年均有出现,共搜索出133篇;而从2024年1月到10月,“涉外”相关推文已经达到70篇,比过去五年全部加起来的篇数还要多。
频繁的推送背后,是频繁的布局与推动,广州正在构建涉外法治大协同格局,2024年则是全市涉外法治工作建设的大年。从广州市司法局设立全国首个涉外法治工作专门机构,到花都等区县成立涉外法治人才基地,广州的一系列相关工作不仅走在全国前列,也正在下沉到区县镇街结成果实。
政策形势的火热推动下,广州涉外律师情况如何呢?从数据来看,全市现有律师28000人,而涉外律师仅有1800人,占比为6.4%。
根据《广州律师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到明年,广州律师总人数要达到25000人,其中涉外律师要有2500人,占比约10%。可见,目前广州律师群体的总人数已超过规划所列,但涉外律师队伍还有待壮大。
广东卓信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健斌,是执业近30年的知名涉外大律师。他表示,业务门槛高,是涉外律师人数少的重要原因。
“首先,涉外律师一定要精通外语,不光是英语,也有可能是某一个小语种,这一点就把许多人挡在门外了。”陈健斌说,“其次,涉外律师不同于民商事律师、刑诉律师等垂类工种,它所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只要是涉及外国的,或者是外国企业和组织的,或者是外国人的法律事务,都属于涉外律师的业务范围,这也对涉外律师的综合视野、社会资源、专业积累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人数少之外,涉外业务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多位从业超过20年的资深涉外大律师向新快报记者坦言,近期他们的涉外业务受到了不少冲击,有的业务量大幅减少,甚至骤减过半。
业务下降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国际形势发生改变。
“涉外律师是最贴近国际贸易大动脉的人,现在国际贸易形势变了,业务形式也要跟着变。”广东广悦律师事务所董事会主席王敬,是知名的涉外大律师。王敬表示,目前许多涉外律师的主营业务都跟跨境投资并购相关,且主要服务对象是欧美客户,而如今国际贸易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必须积极应对,寻找新的出路。
服务广交会转变思路开发海外市场
出路在哪里呢?记者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到了第136届广交会。广州市律协在展馆内设置了两个服务岗,由涉外律师、仲裁、公证等专业人士组团值守。用他们的话说,这是在“前线”寻找答案。
从今年春交会到秋交会,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张由已经接连两次参与服务港的值班工作。从事涉外法律业务20多年,张由经办的跨国交易案件不在少数。但在服务港,他为客商们所解答的却往往是涉及买卖合同的基础问题。“我发现,许多境外采购商与国内的供应商所达成协议的方式很简单,他们往往就是做一份简单的订单,写上双方的公司名、联系方式,要多少货,给多少钱,这笔交易就算是达成了。”张由说,“由于缺乏书面合同规范,双方对于交易所涉及的种种风险都没有在事前明确,一旦发生纠纷,就难以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
在张由的值班过程中,遇到因这类问题前来问询的客商不在少数。张由则会想办法给买卖双方穿针引线,趁着广交会线下见面的机会,让他们坐下来沟通协商。张由举了个例子:春交会上,买卖双方达成合作,客商回国收货却发现货不对板——某个产品的材料原本是铜,但实际收到的却是铝。秋交会上,客商来到服务港寻求帮助,张由找到了供应商,摆事实,讲道理,消除误解,双方当天就协调解决了问题。
在张由看来,在广交会上为国际贸易商解决问题,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也带给了他更深的思考——“境外采购商所提出的法律问题越是基础,越证明涉外法律服务大有可为,因为这意味着,还有广袤的海外市场等待涉外律师们去开发。”
与张律师有同样感触的,还有上海中联(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雪昭。王雪昭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院,后来到广州开启全新的执业生涯。
“在服务港工作能得到更多锻炼机会,通过和外商的直接接触,了解和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对于提升自身涉外业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比方说,由于经济制裁的问题,一些企业发往特定国家的货物这两年都收不到回款。如遇到此类情况,企业需要通过专业涉外律师,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比如建立企业的涉外合规体系,对员工做涉外合规培训等。”王雪昭说。
从康奈尔大学深造归来的年轻律师李其蒙,加入北京市金杜(广州)律师事务所之后,从事涉外业务。李其蒙表示,自己的很多同学都对涉外律师充满向往,愿意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港澳律师助推
更多律师拓宽国际视野
就在涉外律师们积极寻找业务新路径时,王敬也在带领团队积极开拓出海业务。“过往是外商走进来,我们坐在‘家里’就能接单,现在是我们要勇敢走出去,去东南亚,去非洲。”王敬说。
王敬表示,涉外律师要“出海”,不仅是业务方向上的“出海”,更是思维方式上的“出海”。
“涉外律师做的是国际业务,因此需要具备国际化思维,简而言之,就是能够理解外国人是怎么想的,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律工具。”
其实,在国际化法治思维这方面,港澳律师有着天然的优势。从小浸润在外语环境中,港澳律师们不仅通晓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其承办的案件也几乎都与涉外相关,且早已积累了众多国际客户资源。
截至今年9月,已经有近500名港澳律师取得大湾区律师执业证书。他们也想让国际化的法治思维方式惠及内地同行,借助港澳律师的平台和朋友圈,让内地同行走出去会更直接和方便。担任市律协涉外法律服务分会会长的“大湾区001号律师”何君尧,就希望通过展开全市培训的方式,让更多律师能够拓宽国际视野,汲取港澳的法治经验,大胆走向国际舞台。
在服务港内,新快报记者遇到了广东华进律师事务所的香港律师杨先恒。今年拿到内地执业牌照的他笑言,希望内地的同事能够“用好”他,将他十余年来在国际知识产权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充分吸收和运用。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和内地企业加强沟通,以便作出更多贡献和协助。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琼 高京
广州市广交会 新浪科技公众号“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