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这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 由于疫情,口罩遮挡了我们的脸,但遮不住我们脸上的笑容,盖不住我们眼里溢出的光芒,更挡不住我们坚守的力量。
社区工作者王静:口罩后的微笑 守护千家万户
“张阿姨,这事我记下了,今天就给您问清楚。”“王叔,您昨天的核酸做了么?”“阿姨,您第三针加强针到时间了,可以打了。”5月8日一大早,记者见到未央区大明宫街道万科玄武路社区副主任王静时,她正在忙碌着。这是个周末,她没有休息。
社区现有住户1066户,其中不乏老年人,他们都喜欢王静,因为这姑娘爱笑,见了他们总是主动嘘寒问暖。社区工作细碎,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千条线都要过一个针眼”。社区工作12年,王静总结出来了自己的工作原则:“我们工作好坏,细致与否,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所以要把住户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不管事情大小,换位思考,如果放在自己身上怎么办。”
今年年初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王静和同事在对社区住户的“敲门行动”中发现了一位独居老人。“儿子在北京工作回不来,我们就和老人结对子,我和下沉干部每天打电话询问情况。”一次核酸检测时,王静发现老人没下来,便去敲门,没人应答。她又拨打老人电话,也无人接听。着急不已的她,赶紧和同事一起,一边联系老人在北京的儿子,一边和物业沟通。半个小时后,当物业打开房门时,发现老人安然无恙在家中。原来,老人将手机开到了静音,而他们敲门时,老人在里屋,没有听见。
从那以后,王静每天都会去老人家里转一圈。有时候把预订的米面油送去,有时候给老人送菜,更多的时候就问候一声。“小王,谢谢你啊,这么关心我。”老人拉着她的手,由衷地说。王静笑着说:“阿姨,别和我客气,您的事就是我的事。”
信息核实、统计汇总、发放物资……今年以来,王静和同事们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他们用口罩后的微笑,守护着社区的千家万户。
自主创业者张华:在微笑中坚持 用奋斗创造幸福
张华今年40岁,从2016年开始自主创业,如今已经第七个年头。最近有一件让他高兴的事——自己公司的又一项发明专利审批通过了。“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两项自主知识产权,也成为我创业的强劲‘马达’。”张华笑着说。
自主创业这些年,张华涉及过不少领域,其中就包括旅游。然而,受疫情影响,这几年的经营并不理想。“创业初始,都是凭着一股热情,但冷静之后,你必须深钻。光有激情和热爱肯定不够,还得专业。你如果能成为行业里的专家,很多资源会主动聚集,这事就能成。”这是他总结出来的经验。
谈及现在的创业领域,张华侃侃而谈:“之前去除屋内的甲醛,主要依靠国外的光触媒技术,也就是纳米级的二氧化钛,但这种技术对环境有一定要求,比如得有紫外线照射才能催化空气中的游离甲醛。我们现在通过高分子聚合技术,将板材内甲醛聚合,形成高分子聚合物,解决了基材结合态甲醛释放的问题。”
即使不是疫情,从事这一领域之后,张华也需要经常佩戴口罩,他并不认为这会阻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作为初创公司,客户一开始对我们可能不信任或者有些怀疑,我们主动出击,认真和对方沟通,重要的是不怕他们货比三家。很多客户在市场上转一圈下来,最终还是会选择我们。”
生意最好的时候,张华一个月能接100多位客户。近两年受疫情及相关政策影响,数量减少了。于是,他试着调整经营思路,一方面开源节流,努力开拓新用户群,另一方面将产品进行细分。“以前我们只针对高端用户,现在推出了高中低三个档次,让客户有更多选择。”
在微笑中坚守,这是无数像张华这样的创业者一直在做的事。
法官卢颖:“微笑法官”让当事人胜败皆服
卢颖一笑有两个梨涡,很好看。身为碑林法院民一庭副庭长的她,也很喜欢笑。在她看来,法官的笑容会让当事人觉得法官是在为他着想,就会更好地接受调解。即使调解不成的案件,也要将法理和情理分析透彻明了,让当事人赢得明白、输得服气。
在卢颖的手机里,有一张照片是一面写有“带病工作精神可嘉 为民排忧尽心尽责”的锦旗。这背后是一起经她审理后,当事人胜败皆服的案子。
卢颖回忆:“这个案子当初是被二次发回重审的。原、被告互易房屋产生的纠纷,原告要求确认双方之间的协议无效。结果,第一次一审判决合同无效,第二次一审判决合同有效。”完全相反的两次判决都被发回了,这案子该怎么处理?
案件分给卢颖后,她经过多次庭审研判、查阅大量资料,发现一审判决合同无效是对的,但对合同无效后的法律后果处理过于简单。“因两套房屋均已实际占有使用,若互相返还,还需承担对方的装修损失。”卢颖给记者解释。于是,经评估后她做出了判决,最终该案上诉被中院维持,当事人双方对卢颖的判决表示认可。
还有一次,在得知案件当事人下半身瘫痪行动不变时,卢颖干脆将庭审现场搬到了当事人家中。本来一起矛盾较大的继承纠纷,因为她的这一人性化的举动,让当事人心怀感恩,在庭审过程中也慢慢放下芥蒂,最终以调解结案。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多年工作中,她将法律的刚性和女性的柔性相结合,在铁面无私的公正判案中,融入了正直而善良的“似水柔情”。“面对当事人你一言我一句的意见,作为法官不能高高在上简单‘一判了之’,有时候更需要耐心地释法说理,事实是怎样、证据有哪些、法律怎么定,为的是‘事了案结’‘纠纷得解’。”卢颖如是说。
本报记者 石喻涵
口罩疫情创业